智慧交通解决出行“老大难”问题
“十四五”时期,是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,更是智慧交通跨越发展期。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泛在感知、终端联网、智能调度体系建设;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;推广公路智能管理、交通信号联动、公交优先通行控制等重要内容。我们不仅需要智慧的车,更需要聪明的路。路口拥堵怎么办?或是担心路边停车不方便怎么办?解决这些出行“老大难”问题,正是智慧交通的“拿手好戏”!
智慧交管给城市交通装上“聪明大脑”
智慧交管是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。当前,智慧交管风口已至,政府和企业都在提前谋划、提早布局,以创新科技为杠杆,发挥数据要素价值,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,推动智慧交通、数字经济发展。
河北衡水坚持把推进智慧交管工程建设作为构建“安全畅达、宜行宜居”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支撑点和关键转折点,紧紧围绕“智慧畅行”建设理念,全方位、立体化推动公安交管由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,在疏堵保畅、精细管理、科学服务等方面取得成效。随着智慧交管工程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,运用信息化利器逐个破解交管领域难题,交管工作正在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、从粗放运作到集约管理转变。智慧交管赋能拥堵治理成效明显。交管部门针对拥堵路段建立模型,通过对信号灯、路口功能区域划分进行调整、优化,实现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提升。据统计,在非恶劣天气或寄宿制学校放假日,衡水主城区道路日均拥堵指数由1.31降至1.19,早晚高峰拥堵指数由1.47降至1.25,重要路口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30%以上。
昆明建成应用“智慧交管·昆明大脑”平台,主城区在用信号灯联网率从28%提升至86.1%,在176个路段推行分时段“绿波”协调控制,在525个路口推行自适应感应控制,日均车速提升了7.1%,拥堵指数下降了4.2%,高峰时段平均车速提升了5.3%,平均拥堵指数下降了3.2%。
河北保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城市。保定以“全国前列、全省先进”为目标,以智能信息化建设为主,以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为重,按照“总体规划、分步实施”的原则,携手企业打造河北省头一个智慧交通项目——保定AI智慧交管大脑。交管大脑精心打造“一图展示、一键调度、一线跟踪、全闭环管理”的交通指挥、缓堵减排和交通治理融合发展新格局,头一次实现全息感知、高效指挥、精准勤务、指挥调度的“一张图”模式。
通过与企业在车路协同、大数据和AI方面的合作,目前保定市区高峰通行拥堵指数已下降4.6%,平均车速提升11.6%,单个路口车流量通行效率提升5.3%以上。应用动态干线协调控制的四条主干道,车辆行程时间平均缩短约20%,车速平均提高约每小时6.5千米。
长沙交通部门携手企业打造智能路口,实现信号配时优化、事件感知推送,推动扁平化指挥、勤务管理优化及交通管理工作的精细化、智能化、动态化,形成“感知、研判、指挥、处置、预防”的闭环管理。自项目运行以来,有效降低闯红灯、逆行、违停、违法变道等交通不文明驾驶行为70%以上;交通秩序显著改善,降低交通延误20%以上,路口通行效率提升25%,交通事故减少35%,公众出行体验明显提升,出行交通安全性大幅提高。
市内出行停车如何不犯难?
在现阶段众多城市交通工具中,汽车始终是那个无法被地铁、公交车、自行车等轻易取代的且具有显著优势的代步工具,它使用便捷、速度快、家庭实用性强,具有高舒适度和较高安全性,优点不胜枚举。
但与此同时,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,汽车的诸多“不便之处”也日益严重:去逛商超,在停车场环绕数圈找不到一个停车位;到一个陌生的地方,无法知晓该把车停放在哪里;停放在路边停车位,收费员漫天要价;因急事出行选择汽车,排队停车缴费反而浪费了许多时间……“停车难”成了让众多车主在城市出行中深感为难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面对以上问题,智慧停车应运而生。在成都,市民在去年5月就已经拥有了“停车神器”,即成都交警“蓉e行”公众号上线的“智慧停车”服务模块。市民使用这项服务,可以在线查询成都停车区域、实时空泊位数、收费价格、服务时间、行驶路线等信息,并且能够一键支付停车费。同时,还能查询住宅或公司附近闲时车位资源充足的停车场,按天或按月购买不同时段的闲置车位。
在江苏常熟,苏州移动携手常熟市琴川街道打造了“5G智慧停车”项目。去往当地世贸商圈可以看到,路边的5G智慧停车位里,车辆停靠方向一致,整齐有序。但这里的停车位与传统停车位相比却可爱非常:车位旁边以“三色模块”进行了标注,车位中央也有一道小“彩虹”。当然,“可爱”绝不是它的重点所在。在“彩虹”中间,是“5G智慧停车”项目的核心部件——智能升降机器,机器可以借助5G信号识别车辆停车状态,还能自动升降并计时计费。车位旁边,有一个醒目的二维码标识,车主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缴费、取车。据了解,目前苏州移动已建设完成青城山路、闽江东路183个车位的智慧化改造,3月20日已启动收费。
实际上,智慧停车项目在许多地方,尤其是大城市的高级商圈地区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,比如车牌号入库自动识别、出场自动扣费等,正在实现基础信息化、平台联网化、无人化管理,而且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市场示范效应。虽然停车行业在向智能化转型,但是不难发现其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,并且还有如停车信息资源分散难以整合、停车位缺口大、车位利用率低等问题存在。
面向未来,希望在技术达标的同时,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整合,让停车乃至出行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简单。
智慧高速引领公路建设新风尚
随着各地智慧高速建设指南、建设标准的逐步出台,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路段智慧化建设会进一步提速,高速公路整体统筹协作系统建设也将成为发展重点。其中,试点建设应用经验如何真正落地值得关注。
智慧高速是近两年来智慧交通建设风口的主要领域之一,“一号高速”、京雄高速、杭绍甬高速等新建智慧高速路段都是这一时期的明星项目,受到行业和市场的重点关注。例如,杭绍甬高速(又称“杭甬高速复线”),是浙江省继杭甬高速后,串联杭州、绍兴、宁波三地的又一高速大通道。杭绍甬高速是全国首条智慧高速公路,是浙江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,是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》要求率先建设的长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。
据悉,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起于杭州市萧山区南阳街道,向东经过萧山区、钱塘区、柯桥区、滨海新区、上虞区,终于上虞区与余姚交界处,全长约53公里,总投资294亿元。杭绍甬高速宁波一期项目跨越镇海区、慈溪市、杭州湾新区和余姚市,全线新建路线由东、西路段组成,全长约55公里,投资约180亿元。作为连接杭州、宁波两大经济重镇的高速公路,杭绍甬高速构建了路网综合运行监测预警系统,打造了人-车-路协同的综合感知体系,还可以通过5G、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道路感知体系、大数据平台等,支持车路协同、自动驾驶等汽车功能,实现“零拥堵”“零死亡”“零管制”。
2021年,交通运输部出台《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(20212025年)》等政策文件,将智慧公路建设作为“十四五”时期的重要建设任务;同时,各地基于相应的智慧高速试点项目建设经验,编写了相应的智慧高速建设标准和指南,浙江、山东、江苏等地先后出台了智慧高速建设指南,四川、重庆也出台了智慧高速建设地方标准,为智慧高速的进一步推广建设做铺垫。
随着智慧高速建设应用经验的逐步积累,以及全国高速路网建设的逐步完善,新建路段的智慧化项目建设将逐渐减少,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路段智慧化建设速度将会提升。
今年全国两会,全国政协委员、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谈到,所谓智慧高速,多数是在原来基础上赋予新基建的能力。他认为,智慧高速是一个抓手和工具,能够通过新兴的技术和手段解决道路拥堵、事故高发、出行不便等问题,且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;同时,“车联网”“物联网”“数字孪生”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将打造出新时代的智慧高速,终使交通运行高效、安全、绿色,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难题。
【人民邮电报】